这样一个题目总是很容易引起误会。这里的“下流”是动词而非形容词,意为向下流动。“下流社会”作为引起一轮社会爆炸性讨论的新兴术语,出自日本社会观察家,社会消费现象研究者三浦展出版的《下流社会》,其主要观点是:社会“向下流动”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,日美欧曾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,出现“上流”与“下流”的两极分化。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的“下流社会”,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,更在于沟通能力、生活能力、工作意愿、学习意愿、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,也可以说是“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”。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。
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经济现象。作者结合日本经济变化分析阶层流动,并在后半部的各个章节里对不同群体进行具体分析,其中对各阶层女性的分析占了不少的篇幅,也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。日本桥和二子玉川一带的金领和富家名媛,受过高等教育却没有接受正规工作向往自由生活的“便装女”,出没涩谷外表另类内心却向往成为全职家庭妇女的“酷女”,作者详细阐述了她们的教育状况,收入,婚姻和消费习惯。我觉得在目前的中国,也能找到相对应的群体,按这样的方式归类,像我所在的这个区就有很多“酷女”。所不同的是中国还处在经济上升期,处在底层群体不断上升中产阶层不断壮大的过程中,是“上流社会”,并且人们对未来发展充满大国崛起的乐观和希望,我看在50年内都不会“下流”。 不过作者的思考分析值得借鉴,我喜欢宏观层面的分析。这本书对阶层的分析目的似乎更偏重于marketing,以经济阶层分布和其消费模式的分析指导企业商品生产和营销战略。拥有这样的分析能力是我的一大目标。
FT上有《下流社会》的选载,有兴趣可以去看看:http://www.ftchinese.com/sc/specialreport.jsp?id=005000148
评论